香港荣登亚洲“最具国际化城市”榜首


香港在全球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(Ipsos)编制的新指数中荣登亚洲最具国际化城市榜首,该指数由香港总商会委托编制。

首届“亚洲城市国际化指数2025”旨在评估11个亚洲城市的国际化程度,涵盖曼谷、胡志明市、香港、雅加达、吉隆坡、孟买、首尔、上海、新加坡、台北及东京。

香港以73.7分(满分100分)位居榜首,新加坡以73.5分紧随其后。该指数认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、国际活动枢纽及世界级教育中心的地位,同时肯定其自由、安全、稳定的生活环境。新加坡则被誉为培育多元人才的多文化城市。

该指数通过七大领域,共113项指标进行评估:商业与经济、生活品质、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、创新与创意、人力资本多样性、文化互动以及政府与商业法律体系。

这些指标包含来自各国及国际机构的69项统计指标,以及通过对1107名驻地企业高管(含本地及外籍人士)的问卷调查收集的44项指标,从而提供全方位的洞察视角。

东京与首尔分别以70.0分及69.4分排名第三和第四。东京在生活品质、文化互动及国际影响力方面表现突出,首尔则在先进交通与信息互联领域获得高分。

随后依次为上海(65.1)、曼谷(61.3)、吉隆坡(60.7)、台北(57.9)、雅加达(55.5)、胡志明市(53.9)和孟买(53.1)。上海凭借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在创新领域领跑。其他城市虽在旅游吸引力、多元教育资源及信息获取便利性等方面各具优势,但尚未充分提升其国际地位。

商会指出,香港的榜首地位源于其在商业与经济板块的领先优势。但在创新与创意板块仅位列第四,落后于上海、新加坡和首尔。面对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风险,香港必须克服这一弱点方能确保未来发展。

香港总商会总裁杨伟添指出,香港发展尚未达到能大规模成功商业化科研成果的阶段。他指:“本地企业投入研发的运营成本比例仍相对偏低。”

为提升香港表现,总商会建议推出“更利于投资者的政策以支持本地学术研究商业化”。鉴于新加坡在人力资本多样性类别中位居榜首,总商会同时呼吁采取行动“培育均衡多元的人才储备,改善劳动力群体日趋恶化的英语能力”。

硕富麟亚洲董事总经理方文伟表示:“最新排名不仅彰显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,更凸显其提供世界级教育和绝佳营商环境的地位。同样,新加坡已被公认为多元文化城市,其科技与创新枢纽地位日益提升。亚洲处于科技与创新的前沿,这为投资者和个人创业或发展业务创造了完美的’生态系统’。值得注意的是,香港和新加坡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(GFCI)报告中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。这意味着包括上海、深圳和首尔在内,亚洲已有五个城市跻身全球前十。”

另一项调查显示,国际管理发展学院(IMD)最新发布的年度世界竞争力年报中,香港位列全球第三,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。

IMD指出,瑞士凭借其稳健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持续展现强劲表现,在政府效率和基础设施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,两项指标均蝉联榜首。

新加坡则从2024年的榜首位置下滑至第二。其经济表现位居首位,主要得益于GDP和资本形成的高增长,以及货物出口和商业服务显著改善。国内经济与国际贸易因素的协同推动,足以抵消国际投资(从第二位降至第三位)和就业(从第五位降至第六位)指标的轻微下滑。

香港特别行政区较2024年第五名跃升两位至第三,其四大竞争力指标全面提升。IMD指出,此项进步体现了香港吸引私营部门投资的广泛策略。

联系方文伟

联系我们

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疑问,敬请与我们联系,当地业务代表将尽快联系您。